隨著移動互聯(lián)時代的不斷發(fā)展,微商微店已經不單單的賣一些品、化妝品、衣服、鞋包等,私房自制美食也漸漸發(fā)展起來,并且還受到廣泛的關注與歡迎。另一方面,對于“微信美食”里暗藏的食品安全隱患,讓相關部門無法監(jiān)管。
微信圈里做起生意
相較于實體店或者淘寶網,微信朋友圈的運營成本和操作難度要小得多,賣家可以直接拍照通過手機上傳,然后與買家進行點對點的直接溝通。通過微信留言下訂單,然后“一手交錢,一手交貨”,通常都是同城交易。
“只有選購好的材料,才能做出好吃的蛋糕!崩钆烤褪菍⒑姹涸凇叭铩弊龅梅浅;鸨摹吧馊恕薄@钆刻寡,生意很不錯,“現在已經經營了兩年,除了個人的訂購之外,偶爾也會有一些企業(yè)公司的聚會、婚禮甜品等都會找到她。”與此同時,隱患也就此埋下。“現在大部分私人烘焙作坊都沒有營業(yè)執(zhí)照和衛(wèi)生許可證,因為做的是朋友圈的生意,靠的就是朋友的信任,當然我也是憑良心做事!崩钆扛嬖V記者。
食品安全成“三不管”
“微信美食”受到不少無暇做飯或不愛動手的市民喜愛。水母網采訪了一些在朋友圈購買過私房菜的市民。
市民肖先生告訴記者,他經常會在微信朋友圈購買私房菜,有時家里來了客人,不愿在外面吃,在微信朋友圈里購買菜品就顯得十分方便!斑@些私房菜都很火,有時候得提前好幾天預訂,我很認可這種銷售模式。”肖先生說!暗皳椤⑺案、辣醬、醬雞爪……”市民劉女士粗略算了下,自己通過微信購買的“私房菜”不下十種。
記者咨詢市食品藥品監(jiān)督管理局。一位工作人員表示,目前,還沒有具體的政策將網絡私房菜銷售納入食藥監(jiān)局的監(jiān)管范圍,對于利用網絡在微信朋友圈銷售食品這一塊,只能通過工商局咨詢。當記者向12315熱線以吃私房菜拉肚子為由投訴時得知,由于沒有經營執(zhí)照,記者與銷售方屬于私下交易,消費者熱線也沒有辦法幫助維權!巴ㄟ^無證經營舉報,但是他們又只是在家做沒有門頭房,所以也不能受理。”
“微信美食”存在的無食品安全監(jiān)管、無證經營等食品安全隱患,往往讓廣大消費者權益被侵犯后很難維權,也給食藥監(jiān)局的相關部門的監(jiān)管帶來一定的困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