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月十六日起,我國沿海開始正常的漁業(yè)生產,魚、蝦、蟹集中到貨時,交易量上升,成交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亦有一定程度上漲。冰鮮類銷量前三位的分別是:帶魚、鯧魚、小黃魚等品種。凍品類銷量前三位的分別是:墨魚、帶魚、小黃魚等品種;铛r類銷量前三位的分別是:活(蝦)類、黃鱔、黑魚等品種。綜合類(含貝殼類)銷量前三位的分別是:貝殼類、海蟄類、精深加工品等品種。
一、九月份主要水產品交易概況
九月十六日起,我國沿海開始正常的漁業(yè)生產,魚、蝦、蟹集中到貨時,交易量上升,成交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亦有一定程度上漲。冰鮮類銷量前三位的分別是:帶魚、鯧魚、小黃魚等品種。凍品類銷量前三位的分別是:墨魚、帶魚、小黃魚等品種;铛r類銷量前三位的分別是:活(蝦)類、黃鱔、黑魚等品種。綜合類(含貝殼類)銷量前三位的分別是:貝殼類、海蟄類、精深加工品等品種。
二、九月份主要水產品交易情況
1、從冰鮮水產品交易來看:隨著我國沿海休漁期結束,19日開始每天有35輛至40輛左右載有各類新鮮海水魚貨的車從小洋山駁至市場交易。其后幾天,漲網船也陸續(xù)至碼頭交易。其主要品種主要以帶魚、鯧魚、小黃魚、鰻魚、鮸魚、蝦蟹類品種居多,其他新鮮品種也應有盡有。大類水產品(小黃魚、鯧魚、蝦蟹類)等品種,總體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有3%-5%左右的漲幅。而帶魚、海鰻等冰鮮水產品,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,漲幅要達到10%左右。漲幅較明顯的品種還有像新鮮竹節(jié)蝦,去年每箱只賣到220-280元左右/箱/15斤,而今年同期要賣到250-320元左右/箱/15斤,29日、30日要賣到470元左右/箱/15斤,其平均總體漲幅達到了16%左右。
2、從冷凍水產品交易來看:進入九月下旬以后,休魚結束。冰鮮水產品大量上市,一定程度上給凍品交易帶來了影響。但由于09‘上海水產精品展的舉行及“國慶、中秋”二大節(jié)日的臨近,客戶除了選購冰鮮、活鮮及其他水產品外,凍品市場各攤位前也凝聚了大量人氣。從總體看,本月凍品成交量較前幾個月相比有二層左右的降幅,成交量每天平均在200噸左右。從價格來看,雖然有2%-3%左右的降幅。但青占魚,國產魷魚等產品不僅沒降,還有一定程度的漲幅,特別是國產魷魚的漲幅達到11.5%左右。據向凍品經銷商了解,由于今年魷魚減產,國產魷魚的價格上漲已成定局。
3、從活鮮水產品交易來看:淡水魚類價格經過前幾個月的上升,九月份處于調整階段。特別是本地新桂魚上市,壓低了南方產桂魚價格,本月桂魚平均價格在22-26元左右/500克。本地產基圍蝦、羅氏沼蝦、白米蝦大量上市,使得活蝦類價格呈下跌之走勢。特別是基圍蝦、羅氏沼蝦銷量空前,統(tǒng)貨批發(fā)價為每500克/10-14元左右。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都有大量批發(fā),平均每天銷量達到33000斤-37000斤左右。進入九月下旬,大閘蟹交易也是活鮮市場交易的主唱曲之一,上市規(guī)格也更,分得更詳細,每天從活鮮大閘蟹攤位的批發(fā)量達到30000斤左右。在市場水產品小海鮮一條街我們可以看到,陽澄湖、高澄湖、太湖等湖區(qū)來的清水大閘蟹廣告牌整整齊齊擺放在各自的攤位前,供食客選購。向攤主了解,九月份價格與去年同期差不多。筆者見到,九月下旬總體上感覺大閘蟹購買力明顯不如去年,主要原因由于今年國慶和中秋二大節(jié)日均在10月初。應該說,10月黃金周長假期間應該會形成一個銷售小高潮。
4、從綜合類(含貝殼類)水產品交易來看:進入九月下半月,09’上海水產精品展的舉辦,烘托著“國慶、中秋”二大佳節(jié),給市場內各經銷商帶來了的商機,無論是本市消費,還是批發(fā)商,或是遠道而來的采購商,競相云集東方水產中心市場。各類采購對象聞訊而來,“馬大嫂”們摩肩接踵,接伴而至。從采購對象來看,主要由各大賓館、飯店、農貿集市,賣場、超市團購和個人消費。本月貝類繼續(xù)沿襲上月走勢,蟶子、蛤蜊等主要貝類水產品每天的銷量保持在20000斤左右。價格方面,除了海瓜子、花蛤、花螺等波動較大外,其他品種基本穩(wěn)定不變。海蟄類水產品九月以后開始進入銷售旺季,每天總銷量達到10噸左右。經銷商說,今年海蟄產品價格變動情況總體與上年基本持平,變動不大。
三、十月份水產品交易趨勢
預計10月份隨著“國慶、中秋”黃金周的結束,市場又將恢復一段平靜期。隨著天氣轉涼,經銷商會為春節(jié)儲備大量魚貨。因此,市場內冷庫將吸納更多的水產品入庫。10月以后,本地產蝦類產出因季節(jié)原因,將逐步減少,價格將會理性回升。斑節(jié)蝦、南美白對蝦、日本對蝦等將有不俗表現,海蟹類產品也將告別低谷狀態(tài),步入上升通道,但是銷量也會逐漸下降。